“減化療”乃至“去化療”的理念,對萬千患者而言,不僅治療費用有望進一步降低,治療模式也將更為便捷。比如,配合一些新研發的口服砷劑,加上原本就實現口服的全反式維甲酸,APL有望實現如同常見慢性病般的治療,不用住院,這對患者的工作、生活模式來說,意義非凡。

策劃:李雪林

體外研究開始瞭。王振義帶領研究生不斷篩選,發現維生素A的氧化物——全反式維甲酸可以在體外實驗中使APL的早幼粒細胞分化,發育成為成熟的中性粒細胞。這群醫生欣喜若狂,此後,多次試驗證明,它能將白血病細胞惡性轉為正常,且毒性反應不大。不過,全反式維甲酸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作為從未在國際上報道過的全新治療方式,其臨床應用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2003年,王振義還自創瞭“開卷考試”式的查房,每周一學生出題目,即提交近期臨床上遇到的疑難病例,每周四上午他“交卷”給答案。答案哪裡來?請教文獻。在王振義的案頭上,擺著一臺大電腦,國內外各類文獻檢索,他都有。

也曾遭遇挫敗,但始終沒有放棄

確實,如果按照我國白血病總發病率約3-4/10萬的概率計算,他算是抽中瞭“死亡之簽”。但峰回路轉的是,他得的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吃兩片藥,吊點水,過幾周就可以回傢瞭。”當醫務人員這樣說時,他還有點不相信。

1986年,他們終於等來瞭“001號”病人。當時,上海市兒童醫院血液科收治瞭一名5歲的小病人,病情危急。這正是王振義夫人謝競雄工作的醫院,她是兒童血液科醫生。

住在瑞金醫院血液科病房,一個50多歲的男子感慨萬千。拿到白血病的確診報告,猶如拿到一張“死亡判決”。“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都曉得,白血病是要死人的。”他說,自己不抽煙,不喝酒,“這回運氣不太好”。

第一次在病人身上的應用開始瞭,這是最後一搏,面對阻力,王振義在大量實驗室研究的基礎上,堅信自己的研究成果。

▲1982年,王振義(右一)和醫務人員在一起,陳賽娟倚著欄桿,陳竺(中)站在後排。

令人振奮的是,30多年過去瞭,“上海方案”始終沒有止步,還在不斷優化。李軍民教授興奮地告訴記者,就在2012年-2017年的整整五年,他們主持啟動瞭一項APL優化治療的臨床試驗研究。此前,多數“上海方案”都合並化療治療,這次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包括“去化療”“減化療”等一系列優化策略,有望將APL的總生存率再提升五個百分點。

就是王振義口中的這個“小小的成績”,讓國際醫學界為之沸騰。發現全反式維甲酸,被視作針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重大方向性改變”,王振義被世界醫學界譽為“人類癌癥治療史上應用誘導分化療法獲得成功的第一人”。

最近,記者從瑞金醫院血液科獲悉,其主持完成的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APL前瞻性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一系列優化策略將進一步提升APL患者的治愈率,且減少用藥,並降低相應的大筆治療花費!

就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際,已在退休年紀的王振義,帶領團隊在實驗室歷經八年奮鬥,找到瞭全反式維甲酸這一藥物用於治療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此後,經陳竺、陳賽娟院士等共同努力,提出“上海方案”,使這一種白血病達到治愈。

“我想告訴年輕人,從醫、做科研,首先要有興趣,因為大部分的醫學科研是枯燥的,得到快速回報的很少,如果沒興趣,堅持不下去。第二,要有恒心,不要怕失敗,哪怕一生隻做一件事。也要明白,不是每個研究都有發現,維甲酸的發現是很偶然的。第三,要處理好人際關系。為何有些團隊失敗瞭,因為隻考慮自己,大傢要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努力。”王振義說,培養學生首先要培養他們的思想、德行,讓他們明白所做的工作不是為瞭自己,而是為瞭人民與祖國。

暢想照進現實,有賴於“上海方案”持續優化的源動力。要知道,赫赫有名的“上海方案”走到今天,也曾遭遇挫敗,但研究者始終沒有放棄。

當年,他們總共在全上海找瞭24個病人,最終結果顯示:個個有效。“這就讓我們膽子更大瞭。”王振義回憶,他們開始撰寫論文,投給世界知名的《血液》雜志。結果,編輯審瞭整整一年,不相信這結果,認為中國人在吹牛。

如此讓世人信服、讓患者信任的治療是如何煉成的?瑞金醫院血液科自成立之初,就堅持打破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的界限,逐步形成並最終提出瞭 “制度保證先行,醫學倫理護航,藥物研發創新竹北月子中心收費”的“三環三提”科研質量保證模式。其中,“三環”即基礎研究-轉化醫學-醫藥開發,“三提”即提速臨床研究進程,提升臨床評價質量,提高轉化醫學能級。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曾是白血病傢族中最為兇險的一種,很多病人往往在搶救幾小時後就死亡瞭。直到上世紀80年代,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有效治療手段,這種疾病不僅沉重打擊瞭病人的傢庭,也讓全球醫生們倍感挫敗與壓力。

其時,王振義的兩名學生陳竺、陳賽娟正在法國深造,中國人的藥通過研究生帶瞭過去,並在法國當地醫院應用。結果,法國、美國醫生都親眼見證瞭藥效。最終,由兩個國際權威審定通過,這篇論文最終刊發於《血液》。

“在王振義的帶領下,陳竺、陳賽娟等不但闡明瞭全反式維甲酸的治療機制,還證實並闡述瞭三氧化二砷對該疾病的良好療效和作用機制。”王振義的學生、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李軍民教授告訴記者,此前,吃維甲酸、吊砷劑,根據患者屬於低、中、高危組再適當輔以化療等,“上海方案”讓這種發病急、死亡率高的兇險疾病的總體生存率大幅提升,達到90%以上。

責任編輯:葉志明

走近這個學科,確實不同凡響。它起源於1952年,已擁有王振義、陳竺、陳賽娟、陳國強四位兩院院士,後三人均為王振義的學生,成就瑞金醫院血液科“一門四院士”的傳奇。以此領銜的人才梯隊,近年每年收治急淋、慢粒、淋巴瘤等各類血液疾病患者超過7000例,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患者紛至沓來,希望這裡的醫生“給一個方案”,他們這才安心。

上世紀80年代,上海瑞金醫院血液科創新提出瞭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誘導分化理論,發明並持續發展瞭“維A誘導,砷劑分化、雙靶聯合”的治療方法,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五年生存率達到93.6%,治療次均費用僅為3.8萬元人民幣。



這包括在“精確檢測”要求下,率先建立完整白血病MICM診斷體系,形成目前國內最為完善的出血、血栓病診治體系;在“精準治療”的要求下,形成瑞金血液科高度專業化的醫護人員協同配合、臨床與基礎緊密結合,以達到最優化治療,呵護健康,守護生命!

最近,94歲的著名血液學專傢、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再次成為網上的熱門人物。他當年的壯舉再次被人們傳頌:王院士帶領團隊歷經八年奮鬥找到全反式維甲酸這一藥物,用於治療最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而且一心隻想救治更多病人,根本不去考慮申請專利。如今一盒10粒裝的全反式維甲酸的售價為290元左右,並且進入瞭醫保。

更令人感慨的是,老先生沒想過因此去賺錢,他沒有申請專利。“老實說,當時沒有專利意識,就想著快點救病人。這也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為人民服務是不計代價的。”采訪時,94歲的王振義特地打印瞭一份他於1948年畢業的震旦醫學院的校訓給記者看,九條校訓也是九條從醫誓言。

拿到這封遲到的感謝信,王振義直言,“太開心瞭。”這是做醫生一輩子最大的幸福,全世界的患者受惠於他的發現。

▲王振義近影

上世紀70年代,王振義開始一場涉足未知的探險。“那正處於改革開放前夕,物資困難,最簡單的細胞培養,我們都不會,得出去學習。其次,缺乏參考書籍,能看到的書太有限瞭。第三,與國外交往很少,外國人做什麼都是道聽途說。技術、信息、設備,這一條條都是困難。”王振義說,當時做研究的難度很大,有人去國外開會回來,把信息帶瞭回來,就在如此有限的條件下,他們聽說瞭“誘導分化”。不過,如何將腫瘤細胞“誘導分化”為好的細胞,誰都不曉得怎麼做。

作者:文匯報首席記者 唐聞佳

▲王振義從事血液病研究。

換言之,短短40年不到,這支上海醫學團隊還在續寫“上海方案”的傳奇,改寫醫學的歷史,改變全球萬千患者的命運。

“這孩子怎麼辦?沒有辦法瞭。”眼看小生命奄奄一息,謝競雄很著急。

醫學的進步是什麼?是在昨天看來還是天方夜譚,在今天就成瞭常規的事。上海有一群醫生用不到40年時間,讓人信服瞭這句話。

三周、六個療程後,檢查結果顯示:血小板、白細胞指標逐漸穩定,骨髓穿刺結果也趨於正常。再過三天,他就能痊愈出院瞭。

記者手記

“我在研究這個,你們試試看。”王振義提議,但當時醫生中也有反對聲,畢竟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療法,風險太大。找到傢屬,孩子的父母說瞭一句話:“死馬當活馬醫吧!”

說這一切,繞不開一個人——我國著名血液學專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傢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今年,他94歲瞭。

一個療程後,病情真的緩解瞭!之後,小病人的情況越來越好,並最終實現治愈,存活至今,已結婚生子。女孩25歲時曾見過王振義,她的母親感慨當年的治療:“就是神藥!”

這次治療是誘導分化理論讓癌細胞“改邪歸正”的第一個成功案例。誘導分化理論為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的診治提供瞭全新理念。也是這次的成功,鼓勵王振義用這個方法去治療更多病人。

當時,他的研究生騎著自行車去全上海各大醫院找APL病人,推薦這個治療方法。有人接受,也有人拒絕。王振義對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印象很深,他是少數幾個相信這種新療法的專傢。2011年,王振義獲得2010年度國傢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自己支配的獎金裡,他特地將一份獎金交給瞭這個主任的遺孀。“你們居然還記得!”這位夫人很感激。“我們當然記得,我們當年發表的論文上有你先生的名字。”王振義總說,自己的成功要感謝很多人。

他們得感謝一個老人,他叫王振義。

探索走進瞭死胡同,挫敗感籠罩於這個研究小組。這是1979年到1982年。一次次挫敗對醫生的打擊,難以用言語來形容。“這條路大概就是走不通的,這個病大概就是治不好的……”有人就此接受瞭現狀。可這個團隊沒有。

很快,這一全新藥物療法在中國及全世界推廣,效應是轟動的。

這項研究前後歷時整整八年,在1986年出現“001號”病人這個轉機時,王振義已經62歲瞭。很多人說,你已經60多歲瞭,別折騰瞭,小心毀瞭清名。他卻說:“我為瞭病人,我是有試驗依據的,我相信科學。”

沒想申請專利,成果分享給全人類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上海方案”——全反式維甲酸與三氧化二砷聯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在我國,每年新發APL約3000-4000例,APL在全球暫未發現人種差異,換言之,全球萬千患者受益於“上海方案”。

其中,有兩條被他特別標黑瞭,其一是第二條“餘於病者當悉心診治,不因貧富而歧視,並當盡瘁科學,隨其進化而深造,以期造福於人群。”其二是第九條,“餘於正當診金之外,絕不接受不義之財”。他說,當年當醫生,在社會上收入不低,這就是“正當診金”,足矣。

如今,“吃不起天價腫瘤藥”讓很多人唏噓,這背後交疊著諸多矛盾,有病人的痛苦和無奈,也有藥企研發原研藥的巨大成本和難以想象的投入。不過,有一種治愈白血病的藥很便宜。今天,在中國,一盒10粒裝的全反式維甲酸的售價僅為290元左右,並且進入醫保。這應該是全世界最低價。

因為這個世界級醫學成就,王振義獲得國際腫瘤學界最高獎——美國凱特琳獎,以及瑞士佈魯巴赫腫瘤研究獎、法國祺諾臺爾杜加科學獎、美國聖·喬奇癌癥研究創新成就獎等國際腫瘤研究大獎。為表彰他的非凡貢獻,法國政府授予他榮譽騎士勛章。

走過人生峰值,1995年,王振義激竹北產後月子中心價錢流勇退,把上海市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的位置讓賢陳竺,期許學生們勇攀新的醫學巔峰。

可老先生沒有就此“閑下來”。如今94歲的他依舊在關心著科研與臨床工作。他對醫學教育高度重視,幾乎每年都會給交大醫學院的學生們做報告,教導他們不懈奮進。

不久,他們獲悉美國用維甲酸類藥物誘導分化瞭腫瘤細胞,這個名叫13-順的藥物用於治療APL,獲得對個別患者有效的成果,研究結果發表在《血液》雜志。

“我隻是一個小小的人物,做瞭點小小的事情,取得瞭一些小小的成績,卻得到瞭大大的榮譽與回報。”熟悉王振義的人知道,這就是他,舉重若輕。

“以前當醫生,每周日要去圖書館看最新文獻,看大傢的最新治療進展、研究方向,如今,電腦上都有瞭。”王振義說,每次查文獻,驚訝於又有很多新進展,醫學真是一日千裡,醫到老,學到老。

學生們很驚訝,老人每次“交卷”,對病例的分析來自於時下最新的英文文獻,他們都還來不及看。

“50年過去瞭,我們隻攻克瞭一種白血病,還有二十多種白血病需要我們去攻克,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隻希望餘生能再做些事,比如,學生們臨床科研工作太忙瞭,沒空廣泛閱讀文獻,就由我來替他們泛讀,然後精選給他們細讀,幫助他們去做更好的臨床、科研,去救更多人。”老先生這樣說。

這就是一個醫生最單純卻也是最動人的初心。

2015年,王振義收到一封信,從美國寄來,打開信封,一張兩個孩子的照片。“感謝你,你的藥治好瞭我的病,生瞭兩個孩子。”一個美國母親這樣寫道。原來,她從報紙上得知,美國醫生治療她的“上海方案”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的一傢醫院。感謝信寄到瞭交大,最後轉到老爺子手裡已時隔半年之後。

從王振義到陳竺、陳賽娟等,上海血研所兩代科學傢,以“有勇氣,並且尊重科學”的信念,還在不懈探索著白血病治療理念和診療方法。

當時,國內沒有13-順,卻有一種全反式的維甲酸,這個藥物當時被批準用於治療皮膚病,由上海第六制藥廠制造。大傢興奮地找到藥廠,制藥工程師聽到醫生要用藥去研究如何救命,就送瞭這群醫生幾盒藥。

“五精”模式,打造新型醫患關系

得白血病,何其不幸;但若得的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簡稱APL),一種極兇險的白血病,在今天又是不幸中的萬幸。由上海瑞金醫院血液科醫生們提出的“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聯合療法,已讓APL的總治愈率達到90%以上,被海外媒體譽為“上海方案”。

前不久,記者與他相對而坐,聽他談科學與人生。不曾想見,這段醫學發現之路,有的不止陽光,而且還有荊棘、殘酷以及考驗。

該治療方案經學術論文發表後,引發世界醫學領域的轟動,明顯的治療效果,令醫生直呼“神奇”。相關治療方案被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采用,被譽為世界腫瘤診療史上裡程碑式的“上海方案”,成為從基礎研究成功走到臨床轉化應用的轉化醫學領域的典范。“上海方案”至今還是臨床上的一線治療方案,拯救瞭無數患者。

日本人更是高度評價“上海方案”,認為利用該療法,一年至少可節省10億美元。這不僅包括節約醫療開支,大大降低政府、社會、傢庭的負擔,被治愈的患者還獲得瞭長期存活,恢復瞭勞動能力,能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而不是躺在床上,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花光一生的積蓄”。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由此成為人類第一個可基本治愈的成人白血病,對醫生來說,這是足以彪炳一生的成就。但故事說到這,還沒結束。

現代醫院醫療行業是以醫療技術為關鍵、提供醫療照護的高風險特殊服務行業,存在患者不確定因素多,知識更迭日新月異,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的特點。為進一步提升醫療技術服務質量,效率的緊迫性就成為現代醫院管理的重大課題,瑞金醫院血液科提出“精確檢測、精準診療、精密設施、精心護理、精細管理”的“五精”醫療管理模式,著力打造醫、護、患三方“關系融洽、目標融合、理念融通”的新時代下新型醫患關系。

醫療

與此同時,瑞金醫院裡吹起科研之風,在醫院的支持下,血液科的科研從一間小小的實驗室蹣跚起步瞭。通過“道聽途說”,王振義瞭解到,一種氨基酸有可能實現讓腫瘤“改邪歸正、誘導分化”。他帶著學生想辦法合成瞭這種氨基酸,抱瞭很大的希望。他的第一個研究生做的就是這個題目。結果,研究生畢業瞭,科研論文也發表瞭,但是,具體方法用在病人身上沒用。

這是迄今全球最大規模的APL前瞻性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不僅歷時最長、累積病例最多,覆蓋地域也最廣,涉及中國22個知名血液病臨床治療中心。

編輯:王秋童

優化版“上海方案”讓生存率新竹產後月子中心推薦再提升

*文匯獨傢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帝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推薦


arrow
arrow

    soofootosm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